罗兰这下子放松了下来,原来是上门求助的,他开始为自己的影响力沾沾自喜了,背靠着座椅,罗兰说道:“是哪篇文章呢?”

    “就是《夺命杀手!王都排水系统的死亡陷阱!》那篇文章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是那篇文章啊,那文章的署名确实是我,但是很遗憾并不是我亲自写的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罗兰坐直了体说道:“这是一个叫做哈维的实习记者写的专题报道。在我们这里,积累公信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,年轻实习记者的文章没人相信,资深主编的文章才能引起社会议,哈维写了这个文章之后找到我,希望以我的名义发表。当时我也审核了一下,他的文章真实没问题,所以就用我的名字发表了。”

    罗兰说的理所当然,但是经验丰富的阿瑟尔却没有相信他,阿瑟尔先生淡淡的问道:“那这位哈维记者现在在哪里?”

    “离职了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高恩问道。

    “很多原因吧,我们xs63卡斯特带着三人来到了报社的工作区,记者编辑们挤在狭小的房间里,到处都是墨迹未干的样刊,需要紧急修改的文章在各个编辑手里传来传去,混乱的就像是一个菜市场。

    印刷机厂必须在下午拿到排版好的样刊,排字工人必须迅速开动起来,将报纸上的内容排版好,然后负责校对的师傅要确定报纸上没有错误的单词。

    接着印刷好的样刊还要送到报社,由总编辑做最后的审核,然后这份报纸会开始大规模的印刷,这样的印刷工作会从下午一直印刷到半夜。

    到了凌晨的时候,印刷出来的报纸晾干了油墨,由各个地区的经销商人运输到地区的分发点,报童们将报纸领走,然后在天亮之前完成订阅报纸家庭的投递,最后在早上上班的时候进行叫卖,将手头上零散的报纸卖出去。

    对于一个多达8个版面的《至上真理报》来说,不到五十人的核心队伍依然有些人手不足,不少人还要兼任几份不同的工作,比如写稿子的记者还要负责校对。

    在信息革命之前,报社是一份辛苦的工作,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工作。

    而且有一半的报社是赔本卖吆喝,剩下的一多半也只是勉强收支平衡,只有极小的一撮报社是稳定盈利的。

    《至上真理报》只能算是勉强收支平衡的那一撮里的,这还是在教会订阅了不少报纸,有一个基本盘的原因。

    高恩也是开了眼界,本以为是充满知识分子氛围的报社,竟然混乱繁忙的如同一个工厂一样。

    罗兰记者比外面大房间的同行们好一点,作为一名资深记者,他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。

    卡斯特推门进去,一种四十多岁的中年秃顶男人,解开了衬衫上的两个扣子,头发凌乱的坐在办公桌后,他写一段稿子就会抓一下头发,高恩都心疼他剩余不多的头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