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天启上位,他对毛文龙是深有倚重的,也是天启成功重用人才的骄傲。因为突袭镇江的决定,就是这个年轻的小皇帝的一锤定音,力支持。
毛文龙的胜利,就等于皇帝的胜利,就等于打那些架空自己文臣的脸。也正是如此,毛文龙也就不受文臣集团的待见,虽然这也和他的桀骜不驯的个性有关,但更跟是谁用了他有关。
随着毛文龙的节节胜利,但他却发现一个问题,凡是有文臣监军的,都是屡战屡败,而唯独坚决不要监军的毛文龙,却以200人起家,越战越强,最终成了一方军镇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于是天启皇帝在一面郁闷的做着木工的时候,一面思考这个问题,思考到底哪里出现了错误。
于是在这种郁闷的工作中,他悟出明白了一个道理。自己这个皇帝被东林把控的文官集团驾空,根本就不能实现自己治国的理念想法,那么那些被文臣监军掌控的军队,当然也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。而毛文龙坚决拒绝文臣监军,虽然被文臣集体反对,但却取得了非凡的战绩。
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为了夺回被文臣架空的皇权,天启就开始扶持魏忠贤的阉党,和东林争斗。同时也是为了夺取稳定皇权的根基,夺回被文臣掌握的最重要的力量武装队伍,就指使魏忠贤,直接委派自己最信赖的家臣奴仆——太监,直接替换文臣,监军军队。
为了夺回自己的皇权,给文臣来一个釜底抽薪。
文官集团,说穿了还是一群只会耍嘴皮子的东西,没有了武装力量,不过是一个士兵拿着一把刀,站着那些侃侃而谈的文官面前,那些文人,就是一条没有脊梁的赖皮狗,狗屁都不是。
同时这些武将也双手欢迎太监监军。原因就是,太监们对文臣是敌对的,却对武将却充满了同情,究其原因,就是大家同仇敌忾。
同时魏忠贤和天启皇帝严格的要求这些太监监军们,绝对不许干涉军事的指挥,只是将武将的忠诚和他的一举一动,上报给皇帝听。这样一来,武将们就认为,自己的忠诚会被皇帝直接掌握,也就不会被文官们指手画脚。文臣监军,指手画脚之后,战胜了,功劳是他们的,战败了,责任是自己的,但现在不管战胜战败,都是自己的,也就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。
所以纵观魏忠贤掌权的一段时间,大明确在各个地方出奇的取得了不断的胜利。而在魏忠贤被打倒之后,文臣们再一次掌握了军队,结果各个地方战败连连,最终将这一个大好的江山,彻底的葬送。
总而言之一句话,一个国家要是没有特务机构,要是没有真正阴暗的监督,这个国家是不完整的,也是岌岌可危的。这里倒并不是给魏忠贤翻案,只不过是就事论事,功过自有评说,在这里,大家都是下属官员,上位者的想法,当然有上位者的考量,作为一个已经成为草民的赵老爹,虽然遽然之间获得高位,顺便多出来一个太监监军,反倒有种患得患失。
做好与做坏,都能直达天听,即便不能达到天听,也能被如实的反映到这浙江第一人的镇守太监耳朵里,不至于被一群混蛋的官员们曲解,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。
感谢了镇守太监的信任,赵老爹还是想要向上面反映一下“公公,这次由毛玉龙组织的相邻义勇,才使这次解救了杭州的根本力量,不知道对这些益友们该如何处置,对毛玉龙该如何封赏?”
李公公就云淡风轻的道“你和毛玉龙组织的义勇,对整个叛乱当然有大功,咱家是绝对不能忘记的。所以我现在就决定,每一个没有解散的义勇,每人赏赐十两文银,已酬其功,战死的,三十两的烧埋,这样处置可还妥当?”
赵老爹就代表那些义勇磕头“公公天高地厚之恩,属下替那些兄弟们感谢了。”但还是没有听到对毛玉龙的封赏,于是就再次磕头,追问了一句“对毛玉龙的封赏如何?不管怎么说,他是破家为国的。”
李公公当时心中不悦,云淡风轻的表情也就凝滞了一下。但也明白,如果自己不将这个处断交代的明白,眼下这个唯一自己可用的人,心中必然有芥蒂,做起事来难免要带着抵触的情绪,于是略微思考了一下,谨慎的说道“义勇们的赏赐,我会按照我的规矩做的,然后我还额外的颁布,凡是这次参加战斗的义勇,都将免了他三年的赋税钱粮。”
这个手笔相当大,杨老爹也为乡邻们争取了最大的好处,也就心满意足的磕头向上“多谢公公的体恤。”
李公公就淡然一笑“这件事情就不要你去考虑了,你只要好好的经营好九营,未来我对你绝不吝惜升赏。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,从此以后,义勇的问题就和你无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