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乐元年(1403年)四月,应天府一月内发生七起命案,府尹孙焕束手无策,被朱棣一怒之下免职。圣旨下达,崔淼进京,途径济南时,受人暗中威胁。朱棣大怒,派锦衣卫保护崔淼安全,纪纲得知主动请调,崔淼这才方知纪纲真正身份。
御书房外,有一间茶房,专供等候面见皇上的大臣所用,因朱棣还未散朝,郑和便将崔淼引至其中。
崔淼直截了当的问道:“三宝,你可知纪纲?”
郑和一愣,随即说道:“知晓,锦衣卫副千户,颇受皇上信任,当初还是大人救了他的性命。大人为何突然提起此人?”
崔淼答道:“皇上恩典,派锦衣卫保护我的安全,派去的便是他。我观此人心机深沉,眉宇间有阴郁之气,想来心性不好,你提点一下王彦等人,定要多留意,切莫让皇上受了小人的蛊惑。”
郑和面色一正,应道:“大人放心,咱家记下了,若此人当真心术不正,定逃不过我们的眼睛。”
听到郑和保证,崔淼稍稍放了点心,此时东厂虽还未建立,但郑和等人是朱棣身边随侍之人,他们的力量不容小觑,只要他们留意了纪纲,在朱棣耳边时常吹吹风,时日已久,朱棣总会记在心里,到时他再想想办法,让朱棣认清纪纲的真实面目,纪纲想要和历史上一样胡作非为,恐也非易事。
郑和等朱棣身边的侍从,与崔淼的关系都不错,这些自然逃不过朱棣的眼线,而崔淼也从未刻意隐瞒,交往的坦坦荡荡,崔淼待他们好,却从不曾索求回报,郑和等人也谨守本分,未曾在朱棣面前说过一句崔淼的好话,正是因为如此,朱棣才不曾反感,若是换了旁人,指不定就被列为心怀不轨的标签了。
等了大约半个时辰,朱棣散朝回了御书房,脸色沉郁,似是心情不佳,见郑和进来,问道:“崔卿进宫了?”
郑和连忙答道:“回皇上,崔大人正在殿外候着。”
朱棣面色微缓,说道:“让他进来。”
郑和应声去叫崔淼,崔淼已经出了茶房在御书房门口候着,见郑和出来,笑着说道:“皇上可是宣我?”
郑和低声说道:“皇上的脸色不好,似是心情不悦,大人留心。”
崔淼会意的点点头,跟在郑和身后进了御书房。来到殿前,崔淼跪倒在地,垂首说道:“微臣崔淼见过皇上,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朱棣绕过御案,三两步来到崔淼身前,将其扶起,说道:“崔卿免礼,快快请起。身子最近如何,可有不适?”
崔淼感激的说道:“多谢皇上关心。托皇上洪福,臣的身子日渐恢复,已有一段日子不曾有恙。”
朱棣观其脸色,眉头微皱,说道:“崔卿面色不似无恙,你跟朕说实话,身体到底如何?如若不妥还是让御医给崔卿瞧一瞧。”
“皇上,微臣确实无事,就不劳烦御医了。”崔淼话音一转,说道:“臣观皇上面色,似乎有些沉郁之色,不知微臣能否为皇上分忧?”
朱棣叹了口气,恼怒的说道:“崔卿有所不知,就在昨日,京城内又发生一起命案,与之前的七起别无二致,死者死状均是双目圆睁,七窍流血致死。京城出现传言,说朕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,这些人之死便是上天对朕的警告,如若不知悔改,会降下更大的祸患,现在京城内民心浮动,若是不能及时制止,恐怕会生出更大的变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