蛊辛为何会在这种随时可能起冲突的情况下,恰好派出这样一支夸张的“商队”,甚至连山水城的兵师大人都派出去了,这当然是山爷的意思。若山城主在就料到可能会出什么事,派出伯壮就是在等着出事呢,这有点像人们在鱼海中钓鱼。
蛮荒野民可能还没学会别的很多事情,但其打起架来可一点都不怕,只会更加野蛮凶悍。若山就是想教训悦耕以及高城氏,要么不起冲突,要么就打个出其不意,把对方狠狠打疼甚至打吐血!
这样一来,无非是两种结果:一是悦耕受到了教训,知道怕了不再乱来;二是悦耕恼羞成怒,甚至大受刺激,行事会更加疯狂。而据山水城的公师束辛大人分析,悦耕城主恐怕只会恼羞成怒,而山爷就是想将这场冲突闹大,能闹到国君那里甚至是举国皆闻才好!
束辛只得在暗中一叹,他看得很清楚——悦耕不是若山的对手。
高城被宰了三十多名军士啊,他们都是在执行悦耕的命令时送的命,悦耕城主差点没气疯了。他想找山水城报仇,却发现自己没什么好办法。就凭高城中三百多名军士的日常守备力量,不可能穿越蛮荒道路去攻打山水城,就算这么做了,吃亏的也还是他。
怒极的悦耕下令,搜拿高城境内所有的山水城商队,却一无所获。因为山水城也不可能派很多支商队来到高城交易,这次来的就这么两支,已经全部回去了。若山听到伯壮的汇报的情况之后,立刻派使者下山,从村野绕过高城城廓去禀报国君,同时也命令山水城的商队不再出山。
这样一来,情况仿佛又回到了最初,想和山水城做交易,只有外来商队进入蛮荒。但此时外来的商队已经更多了,山水城享有比起初时好几倍的货税之利。暴怒的悦耕也派使者向国君控诉,欲治若山之罪。
根据悦耕的汇报,山水城的化外野民不服礼法,商队入高城时不仅不按规定交纳货税,反而行凶打伤了守城军士。更有甚者,在高城派军阵查处之时,山水城的野民居然行凶杀死三十多名士兵,席卷大量掠夺来的财货逃回蛮荒。
当高城的使者到达国都的时候,山水城的使者也已经到了。国君很震惊,处于国境大后方的两座城廓之间竟然起了内乱,山水城的人杀了高城三十多名士兵,这可不是一般的冲突啊!但双方使者各执一词,国君不好分辨是非曲直,便召来国中最了解情况的采风大人询问。
“采风”是一种官职,职责就是关注国中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,搜集民间的传闻包括各种轶事传说,甚至还有歌谣,汇报给国君以及国都中的众人。另一方面,采风大人派的下
在搜集各地风闻的同时,也要在各地向民众讲述国中发生的各种事情,城廓中也设有采风官。
如今相室国的采风大人,便是曾出使蛮荒的西岭。西岭促成蛮荒结盟归附相室国,当然是立了大功,于是得到了这个实职。但这个职位有时也被称为“风正”,而在很多位高权重的大人们眼中,这只是一个无聊的闲职,平时搜集国中的各种事情,然后再派人给各地民众讲述。
但是西岭却没有失望,他认为这个职位非常重要。各城廓的采风官都归他管辖,他们看似无足轻重,却往往都是最受各地民众欢迎的人物。在那样的年代,生产原始落后,生活也朴素单调,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精神娱乐活动。听采风官讲各地发生的故事,恐怕就是最好的享受和娱乐,也会被人们谈论很久。
人们的生活日复一日是如此简单,假如没有大的战乱或灾害,一个地方哪怕再过几十年,看上去仿佛并无什么变化,也很少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。所以那些被举国传播的消息,往往都会在民间被不断转述、流传很久。大家议论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,在那种年代环境下,对于重要的事件,是以多少年甚至是几代人来计算的。
最近采风官对各地民众讲述的国中大事,便是蛮荒野民向国君朝贡,西岭大人出使蛮荒主持各部结盟,国君又封建了一座山水城,城主名叫若山。这件新奇事又在民间口口相传,各个城廓的民众几乎都听说了。
众口相传之中,故事也会发生很多改变。比如有人说若山头生双角、背有双翅,相貌狰狞,手持巨斧力大无穷,一斧子能劈开一座山,他的祖先就是为巴国开国之君劈山开路的。如今他征服了某片蛮荒中的各个部族,被国君封为山水城主。据说山水城建在绝壁高崖之上,要抓着绳索爬很多天才能到达城门……
这些传说不管是真是假,人们信或不信,总之已与采风官当初说的不太一样,多年后又变异成各种民间故事。
身为相室国采风大人的西岭,当然听说了高城一带发生的事情。当国君问他时,他便讲了自己所知的情况,向国君解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。
国君听完之后,皱眉问道:“那伯壮的确是山水城的兵师吗?”